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,其中含有很多營養成分,如兒茶素、膽堿和咖啡堿以及礦物質等,能達到消食去膩和降火明目效果,同時也能清除解毒以及生津止渴。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功效,能清除自由基,阻斷亞硝酸胺在體內合成。另外也能吸收放射性物質,達到防輻射效果,保護肌膚,而且也具有抗癌和防癌效果。雖然喝茶有這么多的好處,但也要掌握正確的喝茶方法,錯誤的喝茶習慣可能會誘發癌癥。
哪幾種喝茶習慣危害大?
1、燙茶
一部分中老年人特別喜歡用開水泡茶,認為趁熱喝是最好的。但身體上的粘膜很脆弱,總是喝燙茶會灼傷口腔內壁,引起口腔潰瘍。同時也會傷害到食道內柔軟且纖薄的粘膜,使得黏膜反復修復和刺激,增加發生癌變風險。還有喝太燙的茶也會燙傷胃粘膜,使得胃部不斷分泌消化液,易引起胃潰瘍和胃炎。因此盡量少喝燙茶,需等到溫度降到65℃以下再喝。
2、濃茶
濃茶中含有太多咖啡堿,會加快尿液中鈣質排出,使得體內缺鈣易引起骨質疏松和骨折。濃茶中含大量鞣酸,會跟鐵以及食物中蛋白質相結合,生成塊狀物質,不易被消化和吸收,從而引起便秘。另外濃茶中的咖啡因也會加快心跳速度,升高血壓,使得濃茶中有害物質進入血管中,增加心臟負擔,導致心悸胸悶,甚至會引起心力衰竭。哺乳期女性若喝濃茶會減少乳汁分泌。此外若長時間喝濃茶,會增加身體中草酸含量,增加患上腎結石風險。若飯后立馬喝濃茶,其中大量鞣酸會和鐵發生化學反應,生成不易被溶解的物質,易引起身體缺鐵,導致缺鐵性貧血。
3、睡前喝茶
茶葉中含有的茶堿以及咖啡因進入身體后,會興奮中樞神經系統,導致人們精神變得異常興奮,從而影響睡眠質量。凡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神經衰弱的人,睡覺前喝和空腹時不能喝茶。
4、喝新茶
新茶也就是茶葉采摘還不滿一個月,新茶中會含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,如醛類和醇類物質以及多酚類物質,這些物質沒有被完全消化,可刺激胃黏膜,易引起胃病或導致身體上火。茶葉至少放置30天以后才能用。
溫馨提示
必須掌握正確的喝茶方法,喝茶時間需安排在飯后一個小時。不能空腹喝茶,不然會稀釋胃液,抑制胃液分泌,影響食物消化,甚至導致頭痛頭暈眼花、心煩意亂、胃部不適感及心悸,同時也會影響身體對蛋白質吸收,導致胃黏膜炎。還需注意的是,不能用茶水送藥,因為茶葉中含有茶堿和鞣質,會跟藥物發生化學反應,降低藥效作用。另外不能喝隔夜茶,因為隔夜茶放置時間長,營養元素已經大打折扣,其中含有的蛋白質和糖類,會滋生太多霉菌和細菌,使得食物變質且產生異味,對消化器官帶來損傷,甚至引起腹瀉。